AT1807

AT1807 多聲道後級擴大機

以下文章取材於普洛文化新視聽雜誌

 

 

<<<最佳推薦 >>>

 

擁有越級挑戰實力的中價位機種
ATI AT1807七聲道後級

 

文/陸怡昶

規格:

七聲道功率擴大機

每聲道輸出功率:180瓦(八歐姆負載時)、270瓦(四歐姆負載時)

輸入靈敏度:1.6伏特

頻率響應:5Hz~100kHz(+0,-3dB)

相位:+5~-15度(20Hz~20kHz範圍內)

信號雜音比(A加權):120dB以上(至全功率輸出)

總諧波失真(THD):0.03%以下(全功率輸出)

暫態互調失真(IMD):低於0.03%(250mW~全功率輸出)

負載阻抗:4Ω~16Ω

阻尼因數:大於400(10Hz~400Hz)

電壓增益:28dB

迴轉率:50V/μs

輸入阻抗:28kΩ

電源:120VAC

尺寸:177.8×431.8×419.1mm(HWD)

重量:42.27公斤

 

這次送來的AT1807已經是我在一年內試用、拆機分析的第三部ATI多聲道後級,也是ATI目前生產的多聲道後級中,價格最平易近人的一部,從輸出功率的數字來看,AT1807每聲道180瓦(8歐姆)只比我在本刊102期評論的AT2007低了20瓦而已,兩部機器重量完全相同,而AT1807參考售價卻比AT2007便宜五萬多塊台幣,難不成ATI要讓這兩部同門師兄弟自相殘殺?到底AT1807的性能如何,以下我就為您作詳細說明。

 

沒有平衡式輸入,卻使用全平衡放大

AT1807在外觀上和上級機種幾乎完全一樣,唯一的差異是在背板的部分,省略了平衡式輸入端子,僅有RCA非平衡輸入端子,取消了平衡式端子對於大多數環繞音響系統玩家幾乎沒影響,畢竟目前絕大多數環繞擴大機都不具備平衡式的PRE OUT,裝有平衡式輸出端子的環繞解碼前級價格多半又比AT1807高出一截,以預算分配的角度來看,AV玩家們可以把本機視為AV擴大機的升級配備。

 

AT1807價格便宜那麼多,又沒有平衡式輸入,它的電路架構和用料與AT2007有何差別?在102期我已經說明過ATI的「Pure Balance」放大電路,每一個聲道都是由「正相放大」和「反相放大」兩組完整的功率放大電路所構成,藉著全平衡放大電路的架構,讓它的迴轉率(註)成為兩倍。在原廠的AT1807的說明文字中,並沒有提及「Pure Balance」放大電路,但我在觀察之後發現,本機所使用的電路架構和AT2007的差異極為有限,非平衡信號進入後先經過分相電路,把信號分成正相、反相兩路(這個時候就變成的平衡信號),再以兩組獨立的放大電路個別將正、反相作放大。因此,AT1807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一般的後級,骨子裡還是和上級機種用一樣的平衡式放大架構,它大致相當於AT2007使用非平衡輸入下的狀態,簡單說就是「單端輸入、轉成平衡放大再輸出」。我想原廠在AT1807的說明文字中刻意不提「Pure Balance」,大概就只是因為沒有裝上平衡輸入而不能夠套用「Pure」這個字罷了。

 

在作工與用料方面,AT1807還是維持一貫的工法與Layout,七個聲道的電路板(包括整流、濾波電路)完全獨立,環形電源變壓器則有兩個,體積較大的有四組次級圈,負責右聲道、中央聲道、右環繞和右後環繞聲道,另外三個聲道則由體積略小的變壓器負責供電。每個聲道在靠近功率晶體的地方裝了四枚ELNA 5600μF/80V電解電容,總計本機的濾波電容量高達156,800μF,這可以確保本機在高功率輸出時的安定性與持續力,大部分的AV擴大機濾波電容量連它的三分之一都不到。在功率晶體的使用上,每聲道正、反相放大電路各使用了三對功率晶體作並聯推挽,以此來達到降低輸出阻抗、提高對低阻抗喇叭控制力的目的,總計每聲道一共有12枚功率晶體。而在功率級之前的放大電路則刻意縮短路徑,零件排列的密度很高,裝在靠近背板的位置。

 

高動態擴大機的威力


本次試聽分為兩個階段,首先測試本機在多聲道狀態下的表現,我以Yamaha RX-V2400環繞擴大機當作解碼前級,前方效果聲道暫時關閉;訊源是Pioneer DV-S755Ai、喇叭則選用本期刊載的Martin Logan系統,另找一對JBL 4312M作後環繞聲道。在測試前一週我已經聽過RX-V2400的表現,此機的解析度高,音場寬廣,然而在AT1807上場之後,整個系統的個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其中又以能量感的增強最為明顯,在動作片、科幻片中只要是出現碰撞、爆炸的場面,衝擊的勁道不只是聽覺、連身體都可以感受到巨大能量所帶來的壓力。本機在動態表現上和AT2007相當近似,強、弱音的對比大,反應迅速而明快。這就是加接高性能多聲道後級的好處,用家可以更肆無忌憚地展現電影音效中的強大火力,一點都不需要羨慕電影院PA系統的環繞音效,只要您的多聲道喇叭系統效率還不至於太低,AT1807也一樣可以把它們推得虎虎生風,而在音質細膩度方面就遠勝過電影院系統了。本機在各頻段都有很強的密度感與凝聚力,音像的實體感很強,從正前方、側前方、側面到後方的音場描繪完整而紮實。以AT1807在電影環繞音效的表現,實在很難挑到缺點,我頂多只能挑剔它的長相(機器外觀)而已,用到這個階段,面板上的紅色警示燈連閃都沒有閃一下,我決定再給它另外一項更高難度的挑戰。

 

第二階段測試我決定只用AT1807的兩個聲道,用AudioValve Eklipse二聲道真空管前級(這部機器我已經聽了兩個月)、Philips DV 963SA SACD/DVD兼容機、加上一對不是很好推的三音路落地式喇叭-傳輸式結構的PMC OB1(效率87dB/1W/1m,阻抗6歐姆)。在AT1807的驅動下,PMCOB1的有著良好的均衡性,聲音開放而有厚度,細節充分。當我刻意加大音量之後,高、中、低頻還是維持相同的比例,並不會發生高頻刺耳的情形,而AT1807最讓我滿意的是它直接、忠實的個性,控制力很好(尤其是低頻)。在整個二聲道聆聽過程中我只看它閃過一次紅燈,那個時候的大音壓已經接近我可以忍受的最大值了。

 

超值的中價位多聲道後級


一部售價11萬的AT1807看起來並不便宜,但是稍微算一下就知道它每聲道平均還不到兩萬元台幣,用二聲道音響器材的標準來看,還只能勉強算是中價位,然而以它的音質表現與推力,卻一點也不亞於二十萬元級的其他廠牌多聲道後級。若您總是嫌家裡喇叭的速度慢、細節少、中低頻虛弱或爆發力不足,我建議您試試這一部高性能後級。

註:迴轉率(Slew Rate)表示的是單位時間電壓的最大變化量,此一數據代表的意義是擴大機的速度,數字越大,輸出信號的「瞬間變化量」就越大,反應速度也就越快,迴轉率的單位是V/μs,即為百萬分之一秒內電壓的變動幅度。